最近NFT進入一個寒冬般的熊市,在網路上看到一句挺不錯的話分享給大家
別顧著拉車,卻忘了抬頭看路
前言
踏進NFT圈大概一個多月,寒假閒閒沒事做誤打誤撞就闖進了NFT圈,不管是不是幣圈人,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很多NFT的消息,不外乎都是割韭菜、資金盤、龐氏等負面消息,或是某某知名網紅、藝人發布NFT收割粉絲錢… 但,與其道聽塗說,我認為百聞不如一見,就把一小部分的閒置資產投入NFT圈實際操作看看,這一個多月以來被各種資訊轟炸,也漸漸對於NFT有一個雛形,趁著現在熊市多學多看少操作,稍微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,好好布局並等待春天的到來。
*這篇文章主要是想法與心得分享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也不會講太Hardcore的技術面
扣除一些大鯨魚或是財富自由的富人,我相信多數進入幣圈甚至是NFT圈的人都是想要投資(投機)賺錢,我也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態進入的,但NFT真的可以賺到錢嗎?這個問題答案是絕對可以,不過投資就是一個零和賽局,有人賺錢就有人賠錢。另外,NFT乃至於整個幣圈其實是一個利基市場,因為資訊的不對稱,所以在相同程度的風險下,是可以獲得比傳統金融商品更高的報酬(但其實承擔幣價的波動,某種程度而言就是相對大的風險了)。
NFT我認為是一項新穎且重要的技術,但目前的圈子真的挺亂的,絕大部分的項目都會趨近於歸零,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,所以還是要做好風險評估和資產分配,不要隨便FOMO就All-in,幣圈是風險相對高的投資項目,平常發票都不會中的你,怎麼會覺得自己隨便投就可以財富自由了呢? 建議還是不要分配過多的資產在高風險標的裡。
市場近況
自從Clone X和村上隆合作,並被NIKE收購後,整個NFT圈迎來了將近兩個月的大牛市,各種項目遍地開花,資金不斷湧入NFT市場,交易熱絡,項目十倍爆擊時有所聞,然而進入二月後,市場交易量逐漸下降,沒有利多消息,反而接踵而來的是各種詐騙項目的利空,二月底Pixelmon的Kevin事件,19歲的少年海撈超過7000萬美金,更是重重的打擊市場信心,交易量下滑,加上烏俄戰爭導致幣價上漲,資金大量流出NFT圈,3/8單日在Opensea上的交易量接近5千萬美金,突破12月初以來的新低(2/1牛市最高點單日交易量約為2億5千萬美金),而交易買家數量也從二月的五萬多人下降至三萬人。近期10個項目9個破發(二級市場地板價低於發行價格),這種亂象其實不是我們想看到的,也對NFT這項技術的發展增加很多阻力…

Azuki掀起的日漫風格
相信大家一定聽過CryptoPunks或是無聊猿(Bored Ape Yacht Club),這些項目在2021上半年誕生,也讓多數人開始把目光投向NFT圈。然而到了一月,Azuki的出現為整個NFT圈刮起一陣日漫風(應該可以說是颱風了)。

秒殺的荷蘭式拍賣
Azuki於一月中發行,市場上罕見的二次元日系風格,加上使用了獨特的荷拍公售,讓Azuki在極短的時間內就sold out,姑且不論較為主觀的美術風格,先來談談他們的銷售方式,Azuki整個銷售過程分為三個階段:
- 第一階段: 8,800個NFT進行荷蘭式拍賣,起標價
1 eth
,每過20分鐘下降0.05 eth
直到0.15 eth
- 第二階段: 1,200個NFT由白名單鑄造(荷拍價格一半)
- 第三階段: 若一二階段未售完則進行公開發售
事實上,第一階段荷拍5分鐘就搶購一空,項目方3千萬美元到手,堪稱目前為止最成功的銷售案例,接下來講講其中最重要的荷蘭式拍賣: 比起過去較常見的定價公售,荷拍是一種共識決的銷售手法,由項目方訂定一個高價,隔一段時間下降一些,直到全數賣完或降到底價。套用一些賽局的想法,如果所有的買家都有共識且消息互通,可以等降到底價後再進場購入,不僅讓持有成本降低,也讓項目方賺不太到錢,過去也有一些項目方使用荷拍方式進行銷售,但價錢下降的時間間隔過長,導致發售當下的FOMO氛圍被消磨,NFT賣不出去也就宣告了項目的死亡,然而,Azuki吸取了這部分的經驗,將時間間隔縮短,並營造FOMO氣氛,公開且認真做事的團隊、獨特的日漫畫風、龐大的社區粉絲,Azuki集結了所有成功的因素,原本可以透過共識拉低購買價格的荷拍,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,讓Azuki實際上是搶著買,想買都買不到。
也許花將近2500美元買一張圖片看似瘋狂,但一個成功且有規劃的團隊是能讓NFT的價值不斷提升,截至目前為止地板價平均已經來到了10 eth
,當初搶到荷拍的買家已經獲利十倍,我認為Azuki長期來看只會持續上漲。

蹭流量的仿盤
在Azuki問世後,大量的日漫風格NFT與仿盤如雨後春筍般冒出,像是SoulZ、Sekira、黃豆、小紅豆…等不勝枚舉,也有很多項目想要模仿Azuki的成功模式-荷拍,結果都是失敗收場,價格一直跌甚至賣不出去,最近熊市也是一個原因,但最根本的還是回歸基本面,團隊方的規畫與實踐我認為才是一個NFT項目走得長遠與否的關鍵,也是成為藍籌項目的評判標準。
NFT碎片化 - Bobu
接下來說的是昨天(3/6)發生的事,也是促使我寫這篇文章的一大推手—NFT碎片化。我真的很佩服也很喜歡Azuki這個項目(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買一張哈哈),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很多soft rug的項目,也就是賣完NFT後不履行當初規劃的roadmap,沒有持續的凝聚社區共識,導致項目慢慢走向歸零之路,但Azuki的團隊相反,即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(與以太幣),仍然持續投入開發與實驗,昨天發售的Bobu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NFT的碎片化是指在不影響原有項目價值的情況下,用治理代幣的方式真正的實現DAO(Decentralized Antonomous Organization),這個做法也還在實驗中,具體是否成功不確定,但還是要給予勇於嘗試的團隊respect。過去常見的DAO是透過持有一個或多個NFT,進而在固定時間獲取治理代幣進行決策投票或是抽獎,而Azuki他們具體的作法是將Azuki#40(命名為Bobu)放進團隊方的金庫不做任何交易與操作,將這一個NFT切割成50,000個碎片,持有Bobu代幣的人可以對提議重大決策與表決,以及未來項目的開發權,雖然團隊方聲稱擁有代幣並不表示擁有Azuki#40的所有權,但可以使用這個Bobu當成PFP(雖然我下載下來也可以用,但…你懂的,這裡是NFT的世界),並且不斷強調這還是實驗階段,不保證任何的投資利益。

Bobu是基於ERC-1155協議上,這種協議可以同時存在同質化代幣以及非同質化代幣兩種特性,也就是同一個NFT可以被鑄造多次並交易,礙於篇幅不多加贅述。團隊方規劃Bobu token將會發放5萬個,昨天以0.01 eth
的價格公開發售2萬個,剩下3萬個留給Azuki持有者及未來規劃,想當然地,Bobu也是在一小時內搶購一空,0.01的確滿便宜的,但這種FOMO搶購讓當時的gas fee來到500 Gwei
,約等同於0.06 eth
,造成一種交易費比Bobu本身還要貴的情況哈哈,目前地板價也來到0.1 eth
左右(畢竟持有成本大概是0.06~0.08)。
個人看法
說說我的看法,發行的前後一小時左右,很多Alpha社群瘋狂討論,FOMO情緒非常高(尤其是在低迷的熊市裡頭),我想大概是讓很多買不起Azuki的人可以參與這個項目吧哈哈,不過仔細思考背後的原因,團隊方除了現賺200 eth
外,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熊市中佈局自己的社群,前面提到的交易量及交易者數量銳減,那現階段最重要的是要把人留住而且不斷吸收新人加入,讓社群壯大,有人流就有金流,擁有Bobu token的人可以在Azuki Discord社群中擁有特別的權限,具體能夠得到甚麼我覺得不重要,很多人都是一股腦兒的衝進去了。
我相信NFT碎片化一定是某種層面上的技術改革,但目前Bobu比較像是個噱頭,主要還是要讓這個項目的社群力量越來越強大,真的很佩服這個團隊在做的事情與嘗試,若是Bobu能夠帶來正面迴響與成功的話,估計也會有幾個NFT被丟進金庫裡了哈哈。
總結
在這個熊市低迷的氣氛下,Azuki透過NFT碎片化的方式硬是打破寂靜,一個治理代幣的當日交易量就來到500 eth
,不僅讓他們團隊獲得利益,也讓我們見識到真正的藍籌項目是可以在熊市中抗漲,甚至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不過小韭菜們還是先多學多看呀,熊市少操作或是謹慎佈局淺力項目,等待牛市的爆發!